发布时间:2025-04-05 07:56:58 来源:全国新闻网 作者:碧云
珠宝匠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前段时间,在文章耳朵上带两个大茄子?!千年前宋人的眼光,真的是又美又潮! 中,J先生带着小伙伴们欣赏了不少饱含浓郁烟火气的宋代耳饰。这些瓜、果、花、木等充满生活气息的植物纹样,在匠人们的巧手演绎下,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了宋代的耳饰之上,成为了宋代时期最具特色的标志。宋 瓜叶形金耳坠 1977年无锡扬名公社五爱大队出土 图源 动脉影不少小伙伴们在对老祖宗那令人折服的审美发出赞叹的同时,还不禁抛出这样一个疑惑:古代耳环后面的针为什么有好几道弯?这么长的针不怕扎到自己么???葫芦形金耳环 江西省德安县虹桥公社余氏墓出土明 金镶宝蝶赶菊耳环 江阴市博物馆藏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种类丰富的耳饰样式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聊聊耳饰的样式。耳饰的种类 图源网络在之前写的耳饰千年发展史中,J先生曾给小伙伴们介绍过,不同的历史时期,流行的耳饰样式各不相同。(相关阅读:戴耳饰只是为了美?其实还有这些用处!探秘耳饰千年发展史哪个朝代的耳饰最美?哪个朝代最奇葩?关于耳饰你不知道的事儿)明 金耳环 (一对)早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耳饰所蕴含的美化力量,并积极地用它来妆点自己。在这一时期,玦、耳珰、耳坠等不同样式的耳环犹如百花齐放般,争奇斗艳,它们的造型不仅丰富多样,佩戴方式更是五花八门,令人叹为观止。左:齐家文化 神人兽合体玉玦 中:玉耳珰 右:绿松石鱼形耳坠但自先秦到宋代,由于受到礼教的束缚与约束,中原地区的人们更加注重身体的全德全形,穿耳这种与之相悖的习俗,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渐被人们所摒弃。虽然穿耳戴饰之风在中原地区并不流行,但在此期间仍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礼仪耳饰——瑱,它的功能也并非佩戴,而是用于充塞耳孔,目的在于戒妄听。周天子十二旒冕冠到了宋代,随着士大夫阶层的强势崛起,“程朱理学”思想的推崇,导致女性的地位大幅度的没落,穿耳和缠足之风开始大肆兴起,耳饰逐渐在中原地区复苏。宋高宗皇后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珠排环这一时期常见的耳饰多以耳环为主,耳坠较为少见,从新时期时期流行的玦和耳珰,则成为了历史,在汉族中几乎绝迹。北宋 金包青金石慈姑叶耳环 图源:动脉影而耳环后面起着固定作用的针,古人赋予了其一个颇具韵味的称呼:脚。宋代耳环的脚大多较为短小,而这可能与宋代崇尚精致、含蓄之美的社会风尚有关;而到了明代,耳环后面的脚则更长更夸张。宋代 金叠胜耳环 湖州市博物馆藏明代葫芦形金耳环 四川省平武县苟家坪明墓出土耳针超长的明代耳饰明清时期的女子,自幼便要穿耳带环。左侧:自幼便佩戴耳饰的女孩人们一方面借此来强调男女有别,另一方面也有护佑之意。▲ 明人绘 唐白云夫人像 安徽博物馆藏这一时期的耳饰,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耳环、耳坠与丁香。其中,耳环在明代又被称为“环”、“环子”或“环儿”,虽有坠饰但不能随意摆动,是耳饰中最为正式的一类。明嵌宝水晶叶形金耳环 通长7.5厘米 无锡博物院藏金镶宝梅花耳环 蕲春县蕲州镇姚湾荆藩墓出土 蕲春县博物馆藏耳环后面的环脚很长,呈S形细弯钩,弯钩尖利的末端直指向脖颈处,这种看似危险的设计,实则蕴含着无限深意。明 拉丝葫芦形金耳环 图源:动脉影明 金穿水晶葫芦耳环基本功能:固定耳环 防止脱落独特的“S形”,让耳环紧紧地贴合在耳部的轮廓,确保耳环不会轻易脱落或移位,这个可以说是环脚最基本的功能啦~明代金葫芦耳环金摺丝葫芦耳环 江西南昌明昭勇将军戴贤墓出土主要目的:约束女性的行为这种带长脚的耳环,通常是已婚妇女出席正式场合佩戴的。明孝恭章皇后像当你的行为举止幅度过大时,耳环后面的环脚便会扎到脖子,通过疼痛的方式,来约束女性的一举一动。明代益宣王孙妃棺出土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从属地位和受到的种种束缚,也是环脚指向脖颈的主要目的。明 金镶水晶葫芦耳环 1997年黄浦区李惠利中学明墓出土金累丝灯笼耳坠 明代 南京鼓楼区出土次要目的:象征身份与地位在明朝之前,大多数的金银首饰多出自民间匠人之手,但到了明代,内廷设专为皇家打造首饰等金银器物的银作局和内官监,即所谓“内府制作”。金童子攀莲耳环 南京博物馆藏皇家出品的金银首饰,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便是极度注重等级的差异。不同等级的人所佩戴的金银首饰在款式、工艺和装饰上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以此来彰显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明仙人神兽形金耳环既然是宫廷出品,用工自然十分讲究。工艺上,除了继承传统的锤揲工艺外,还出现了工艺更为繁复的累丝工艺,使得首饰看起来更加的精致繁复;累丝工艺:又称花丝工艺,依靠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八大工艺,将金、银、铜等抽成细丝,以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珠宝匠【谒金门】复刻.花丝宫灯耳坠 | 商城在售用料上更是怎么奢侈怎么来,上等的金银、宝石有规则的堆砌在一起,充分展现了皇家的尊贵与奢华,而耳环后面长长的环脚,正是身份与地位的体现。明 金累丝嵌宝镶白玉葫芦耳环 1997年黄浦区李惠利中学明墓出土明代耳饰鉴赏接下来,就跟着J先生一起欣赏一下这种堪称美丽刑具的明代耳环吧~明 金八棱空心葫芦环 南京市博物馆藏葫芦形耳环,是明代宫廷后妃正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耳环款式,分为以珠玉穿成的“四珠环”和纯金材质的“葫芦环”两种。这款纯金材质的金八棱空心葫芦环,出土于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俌夫人王氏墓,通长6cm。图源:动脉影耳环呈七棱形空心葫芦,以锤蝶、模压、焊接等多种工艺镶嵌而成。耳环上部用一根金丝弯成S形,似葫芦蔓,接由五个圆珠组成的五瓣花,再通过缠绕的金丝链接五片蕉叶,蕉叶的纹理清晰可见,线条流畅自然,处处彰显着奢华大气的风范。图源:动脉影金镶宝八珠耳环 江西明代益庄王万妃棺出土和葫芦形耳环一样,八珠环也是明代的宫廷样式之一。这款金镶宝八珠耳环,出土于江西明代益庄王万妃棺,通高10厘米,宽3.6厘米,共重23克。金镶宝八珠耳环 出土于江西明代益庄王万妃棺耳环的样式看似繁复,但工艺并不复杂。一根金丝上下左右盘绕成形,中间穿以珍珠作为点缀,上方的蝴蝶托和中间的花托各镶嵌1颗红宝石,顶端穿以收束的绿松石,并留出一段金丝制作成耳环脚,耳环的造型轻盈灵动,配色大胆夺目。金镶宝珠梅花环 兰州上西圆明墓出土梅花环,即以梅花为造型的耳环。梅花是四君子之一,自古以来,便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明代时,梅花环被纳入舆服制度,成为明代宫廷样式的一种。(相关阅读:限定的冬日“顶流”,不与群芳争艳的花中之魁,23款梅花珠宝大赏)明穆宗孝安皇后陈氏这对兰州上西圆明墓出土的金镶宝珠梅花环,长长的耳环脚下方缀有一朵梅花,上方饰以花叶,花朵中间采用镂空设计,为造型增添了一丝灵动与精致。金脚宝玉佛面环 上海肇嘉浜路打浦桥明代顾姓族墓出土佛面环,即以佛像或菩萨像为题材的耳环。这对出土自上海肇嘉浜路打浦桥明代顾姓族墓中的金脚宝玉佛面环,高2.1cm,以圆雕工艺塑造出观音的立状形象,观音脑后的发髻精致而清晰,眉部采用阴刻的技法,线条流畅且细腻,下连鼻翼和嘴角,每一处线条都蕴含着匠人的精心雕琢与深厚功力。观音双手合掌,其姿态庄重,神态静穆,玉佛的下方,还有一个金莲花台托座,莲花瓣的纹理清晰可见,每一片花瓣都栩栩如生,为整体造型增添了一丝神圣庄严的氛围。明招财童子金耳环 无锡郊区青山湾黄民墓群出土这对明招财童子金耳环出土自无锡郊区青山湾黄民墓群,通长4cm,标志性的S形环脚,下方雕刻的招财童子造型活灵活现,童子手执铜钱,脚踩花瓣,花瓣的雕琢细腻入微,不仅工艺精湛,寓意更是吉祥美好。J先生说:在古代社会的礼教规范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下,这看似寻常的环脚,如同一条无形的绳索,时刻提醒着女性要遵循循既定的规则和规范,限制了她们的行动自由和个性表达,揭示了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从属地位和受到的种种束缚。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如今的耳环样式和设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耳环脚的长度变得适中,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和现代审美观念,对于女性不合理的约束和限制,也逐渐在时代的进步中被一一取缔,成为了历史的尘埃。注:本文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推荐阅读:传说中超顶的“光谱奖”!带你一览2024年AGTA颁奖现场,闪到头晕人见人爱!永不过时!这六款经典的RMB宝石配色,谁用谁暴富!啥家庭啊?别墅竟然用黄金做电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文章